摘要:桂阳洞水周氏传奇故事张日生 源出名门,濂溪后裔散布桂阳周敦颐(1017-1073年),字茂叔,原名敦实,避宋英宗(赵宗实)讳,改名敦颐。北宋道州营道县楼田堡(今湖南省道县)人,曾任郴县令、桂阳县(汝城)令、永州通判、广南东路转运判官、提点刑...
桂阳洞水周氏传奇故事
张日生
源出名门,濂溪后裔散布桂阳
周敦颐(1017-1073年),字茂叔,原名敦实,避宋英宗(赵宗实)讳,改名敦颐。北宋道州营道县楼田堡(今湖南省道县)人,曾任郴县令、桂阳县(汝城)令、永州通判、广南东路转运判官、提点刑狱等职,都有治绩,著有《爱莲说》《太极图说》《通书》等,提出无极、太极、阴阳、五行、动静等理学基本概念,为宋朝儒家理学开山鼻祖,文学家、哲学家,世称濂溪先生,宋宁宗赐谥号为“元”,被称为“元公”。
周氏先祖起于自帝喾生后稷,源于姬姓,始祖为周文王姬昌。秦灭六国后,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。因道县离桂阳不远,濂溪夫子“出淤泥而不染”的清纯家风,后继有人,其后裔散布桂阳各个乡镇。最早落户桂阳的周姓是周敦颐哥哥敦励的长孙有仁在洋市排楼落户,不久,周敦颐的长孙伯逵开派敖泉玳溪,次孙虞仲后人在塘市贤江、舂陵江塔水、浩塘菖蒲落户。
落户桂阳较晚的周姓可能是龙潭的洞水周姓,他们也是濂溪夫子后人。周敦颐有二子,长曰寿、次曰焘。寿居苏州,有六子,长曰伯逵,开派流峰玳溪;次曰虞仲,出仕豫章,居泰和县。虞仲生二子,次曰兴袗。兴袗官名麟之,为学士,御赐“玉堂”匾额,居泰州海陵,有一子时和。时和生南垣,南垣以进士出宰临江府新淦县,后定居于此。南垣生法亮,法亮生四子,次曰渊伯。渊伯在元末避居长沙,洪武二年以武举选任为桂阳直隶州汛守正堂。历七年,辞官,由军籍改为州籍。初卜居西门外振文坊,人口繁衍,买得麻石洞立庄,以山水为乐。洪武十年,又在南阳洞买屋置田,交给四弟渊偂管理。渊伯生二子,长曰源佐,守居振文坊;次曰源佑,分居北门外老虎坪,源佑后人去向已无从考究。
源佐生二子,长曰济日,次曰济月。济月,生明洪武六年,号怀玉,由乡贡任长沙教谕。去职回乡后,置业城西北十余里许水头立庄,复买庄旁黄家洞给予子孙立业。济月妻吴氏生四子,长曰子荣,子荣有二子,次曰思聪,思聪徙居洞水陂。思聪由水头徙居洞水陂有一个值得一说的原因。
思聪生于明永乐九年,成年后,娶得洞水陂郑义方之长女芳名礼娇。礼娇与思聪同年,端庄贤慧,其妹细娇也同样品貌出众,嫁与溪里魏家魏敬夫,因弟弟礼学早夭,郑家绝嗣。郑义方勤劳俭朴,其祖置田庄于洞水陂,通过多年的艰苦创业,他自己又购置了一处田庄,叫陂里洞。明天顺四年,郑义方已经老太龙钟,两处田庄无人协管,乃邀请刘万寿、魏上钦两人作保,表示愿意将两处产业以拈单的方式交给两个女婿管理。思聪获得洞水陂田庄及数处山场的管理权,思聪从此扎根洞水陂,到今天洞水陂已经成为一个人口上千人的古村。
诚孝感人,保卫祖坟故事载入史册
再说济月有一续妣李氏,殁于明正统元年,安葬在大凑山虎爪形,这一葬,在以后的几百年间就生出了一个载入桂阳史册的故事。
中国历朝都非常尊重民间风俗,清朝政府有定例,凡属采矿有碍田园庐墓,不准开挖,以培植邦本。康熙年间,来自北京的商人在大凑山挖洞采矿,遵照定例,都远离周氏祖婆在大凑山虎爪形的这个祖坟,秋毫无犯。乾隆年间,桂阳矿冶产业达到鼎盛,因矿致富者不可计数。乾隆十四年,觊觎已久的州民不顾禁阻,突然在李氏婆坟旁开洞盗挖,周氏子民知道情况后,迅速向州主汪度申诉,汪度二话不说,马上遵例严禁。
乾隆十七年,北关庠生刘大才等愿出迁葬费银两,向周宗适承批开采。周济月后人大多分得迁葬费,但是坟却一直没有迁葬。周显达等部分周姓族人恐伤祖婆骸骨,不愿贪这迁葬小财,也因此周氏族内自相控告诉讼,未拿迁葬费的还时不时到刘大才的矿垅里阻工干扰,漫延日久。至十八年二月,刘大才奔赴长沙向布政使周人骥申诉,表示矿垅采采停停之苦,周人骥批示由桂阳直隶州查办。于是,桂阳知州富德会同鲍厂员亲到虎爪形实地勘查。富德援照乾隆四年青草坪刘若国祖坟之例,批示刘大才可以离李氏婆坟二十丈定界开挖。刘大才遵照定界开挖,可是矿垅却已深入坟底,导致李氏婆的坟墓出现了坍裂。周显达见挖损了祖坟,也奔赴长沙,向巡抚张大人呈控上告。张巡抚批示:遵例永行封禁。
事实上,封禁后刘大才一直在偷挖,周显达等人也不断地上告。乾隆二十年,衡永郴桂道李增详亲到桂阳,爬上虎爪形,会同富德和厂员实地勘查,见李氏婆坟墓确有陷塌裂缝,都是新痕。刘大才无法狡辩,矿垅再次被封禁。
在巨大的矿利诱惑下,乾隆二十一年四月,刘大才又以无碍李氏婆坟墓,向上申诉希图在虎爪形复采。知州李大本即会同厂员苏寿宁前往虎爪形,查勘该山形势,发现李氏婆坟墓两旁尽属深沟,并无余地可采。且周氏族人在周显达的劝戒下,对接收刘大才的迁葬费一事表示了忏悔,而为保祖坟骸骨不受伤害,不愿再行迁葬。见周氏族人一片仁孝诚心,刘大才也只好放弃复采的念头。李大本于是遵照定例,再行封禁,并从周显仁等人名下追回了迁葬费银壹百四十五两六钱,还给刘大才。
乾隆二十八年,又有史礼阶、雷纯武等二姓人在虎爪形开洞采矿。周显达等周氏族人向知州宦儒章控告,称史、雷所开垅路由东至西,已挖至虎爪形李氏婆坟底,致土山坍裂。而史礼阶、史上庠等坚称,所挖都在本山,并未横挖。当时,垅口已被周姓人毁塞,无法判定是否挖至坟底。宦儒章办事非常认真,他秘密从临武香花岭矿请来熟悉垅路的厂员,又令周姓人从坟旁水沟处开挖新井下去。新井垂直挖下一丈八尺时,果然发现井底垅路纵横。向西有垅路一条,穿入虎爪山脚八丈七尺五寸,自井底量至东五尺余,垅路坍塌,浮土堵塞,正是史礼阶、雷纯武所开正垅之路。又自井底量至东五尺余,垅路坍蹋,泥土堵塞,此即史、雷二姓所开风垅之处。又自井底量至东北一丈,垅路坍蹋,泥土堵塞,此即史礼阶所开水浅之处。又于垅路内起出小竹箩筐六个,经过查验,发现竹色新鲜;又起出垅木四根,用刀削去浮皮,经过查验,也是新木。由此判断,史、雷二姓所开垅路已穿入原定虎爪形山脚界内。宦儒章办事不但认真,也非常公道,他迅即拘捕了史礼阶、雷纯武,命令史、雷二姓将虎爪山灯盏窝垅口填塞封禁,不许开挖。同时也查拘了打伤史礼升、雷纯武的周姓族人,并在虎爪形灯盏窝处贴出通告,永行封禁。
虎爪形垅口封封采采,坟底下只要有矿就有人犯禁。乾隆四十四年,还是在虎爪形灯盏窝,又有陈光寿等在该处搭棚开挖,被周姓人等聚众拆毁。道光七年,灯盏窝再次被官府贴上禁采通告。
光绪二十八年,州绅颜守基等行贿知州陈国仲,又倚仗省矿务局威名,在虎爪形周王两姓祖坟前扎营开挖,气势不可阻挡。周王两姓族众推举周世瑛与陈国仲、颜守基等周旋,又推举周维藩、王亮灯二人赴省控告。一面两姓按丁出阵,封垅焚厂,一举捣毁了颜守基的矿垅。巡抚赵尔巽以周维藩、王亮灯二人为暴徒之首,将二人拘押在狱,第二年才释放。但是周、王二姓并不屈服,在余屏坦任桂阳知州时,再次禀请封禁虎爪形矿垅,余屏坦按例封禁。
周氏保卫祖坟的故事,或记入清史档案,或载入州志,其诚孝感人至深。
人文蔚起,夫子清廉家风传万代
周氏定居桂阳,大多占据风景秀丽、土地肥美的地方,如流峰的玳溪、塘市的贤江、浩塘的菖蒲、舂陵江的塔水、龙潭的洞水,他们依托古郡美丽的大好河山,很快就发家致富、人文蔚起,并传承了濂溪夫子高洁的家风。
明朝就出现了周烈这样的著名人物。周烈,谱名一烈,字国屏,生明万历十六年。从小即尚武勇,明崇祯年间,以参将出镇粤西梧州。十七年甲申,李自成、张献忠兵变,周烈奋勇不克,殉难于博白县,与同时战死的士卒一同被收殓掩葬,奉旨勅封为忠节将军。“忠节将军”牌匾至今悬挂于洞水村宗祠大门上。
清朝也有一位这样的爱国将领。周维藩,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,号燮臣,钦加三品花翎,尽先补用游击。维藩,为人刚正,尚气概。少读书,即有一番报国之志。同治十年,前往甘肃投到左宗棠平回军中。在高家堡、西宁、乌鲁木齐、达坂、托克逊、喀什、库车、和阗等战斗中,周维藩都能冲锋在前,顶着风雪、飞沙,冒着敌人的箭戟,奋勇冲突前进,斩获无可计数,横扫新疆南北。周维藩不但战功卓著,其文才也被左宗棠所称赞。回乡后,因其乐善好施,为人刚正不阿,成为名振一方的乡绅,在维护虎爪形祖坟一案中发挥了巨大作用。
在周氏族谱里也有许多好家风的故事,如一个叫周祖莲的,他生于乾隆年间,几代单传。他以《论语》里“如不可求,从吾所好”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,按照“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,不如按照我的爱好去做事”的理念要求自己。经常自己出钱去平息乡邻的狱讼,捐出自己的田租送到义仓里,为人处事正直、厚道,乡邻有目共睹。成家后,连生五子,且五子都学有所成,名耀乡里。
桂阳周氏还非常注重孝文化的传承,洞水村每年重阳节举行的“闹太祖公”祭祀活动,就是这一文化的体现。周法亮是洞水一带周氏的先祖,原居江西临江新淦县,元末为躲避战乱携家外逃,途中与家人失散,次子渊伯携四弟渊偂流落到长沙。七年后,渊伯考中武举,派渊偂回乡报喜,可惜故土已成丘墟,只捡得父亲被烧得残破的神牌一副。后渊伯携弟渊偂到桂阳为官,定居。因思念亲人,故每年遇其父生辰日——农历九月初九,都要在家设坛祭奠。初时为家门一般性祭奠,后因家业扩大,人丁兴旺,形成了族门祭奠,进而演变成大规模的民俗祭奠活动——祭太祖公公。“闹太祖公”过程分为祭祖、“骂”祖、起马(入轿)、闹祖、游神、归位六个环节,表达了对祖先的敬畏,同时祈佑风调雨顺、人丁兴旺。活动与古代傩戏有极大相似性,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。每年重阳节那天,周边周氏都汇集洞水村,鞭炮齐鸣,锣鼓喧天,热闹非凡,中华传统孝文化中的尊老、敬老融入其中,起到了聚族凝心的作用,周氏的优良传统也得到了传承。
今天,我们看到洞水村山青水秀、青砖碧瓦,石板街道一尘不染,村民面容慈祥,不失有濂溪夫子之风,桂阳周氏由此可见一斑也。